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铁路与轨道交通展厅 > 产品库 > 技术论文 > 正文 产品库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铁路与轨道交通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e展厅 产品库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论坛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动车组连挂存在问题的研究
作者:铁二院电化处 潘英 陈勇 阙明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6
铁路与轨道交通展厅
铁路养护工具, ...
一、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客运专线招标的动车组每列由4辆动车和4辆拖车组成,可以单列运行,也可两列联挂运行。虽然中标的几个国家的动车组不完全相同,但是将会发生的情况都基本相同,我们以某国车为例进行分析。

该车型两列连挂时,在4、6号车头部设有受电弓,动车组单弓运行,一支为备用。头车长度25.7m,其他车长度25m。

如下图所示:

newmaker.com

·单车运行时,动车组为单弓,现设分相满足要求。
·两列联挂运行时

动车组两受电弓间距离:

两受电弓间最小距离:4*25+2*25.7=151.4m
两受电弓间最大距离:8*25+2*25.7=251.4m

现在国内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9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分相关节全长一般为7*50=350m左右,如下图:

newmaker.com

无电区长度(约120m不等)<受电弓间最大距离<分相关节全长

故受电弓面瞬间将分相两端短接,造成两个变电所供电臂短路。

如下图:

newmaker.com

二、解决方案:

1、两列联挂运行时,两车车顶通过高压母线连通,仍升单受电弓。但供货方需调整受电弓及车辆间电气连接。

2、改变动车上受电弓位置,在1、2号车上设受电弓,且要求两车反向连挂(1~8+8~1),这样,两受电弓间最小距离:14*25=350m,满足现行设计的分相要求。但供货方和运营方是否能满足需进一步落实。

3、将分相关节全长设置为<150m,动车组受电弓位置不变。此方案将分相改为7跨(由两个4跨绝缘锚段关节构成),分相关节内跨距为30m,则分相关节全长=5*30=150m。

4、将无电区长度设置为>250m,动车组受电弓位置不变。此方案无电区过长,当低速货车通过时,可能引起无电区内停车。

5、仍采用9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跨距按35m考虑,分相关节全长为7*35=245m,但要求两车连挂后,只允许按两受电弓间最大距离250m升弓。此方案使运营受限制,一旦外侧受电弓故障无法满足行车条件。

6、采用三断口锚段关节,如下图:

该方案可以解决目前双端口式9跨或7跨分相关节存在的问题。三端口锚段关节式分相由三个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构成,为11跨,A、D、G点为三个五跨关节的两线交叉点,两支接触网在此三点等高,BC、EF两段为无电区,双受电弓动车组不论其受电弓间距如何,均不可能同时短接三个端口,三个及以上受电弓动车组,只要其三三组合的受电弓的间距控制在特定间距以上或以下,也不会造成相间短路。而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动车组均采用的是单弓或双弓。

newmaker.com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26/2008)
查看更多铁路与轨道交通相关文章: more
·万可连接中国铁路的高速未来,绝对keep real! WAGO (8/22/2018)
·高速客车车辆噪声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贺才春 袁健 林胜 杨军 孙旭 孟光 (1/26/2008)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 newmaker (1/26/2008)
·地铁屏蔽门风压实测研究 吴培浩 杨仕超 马扬 张士翔 (1/26/2008)
·货物列车运用列尾装置后管理模式探讨 newmaker (1/26/2008)
·重庆单轨车辆蓄电池组转换开关故障分析及对策 重庆市轨道总公司车辆段 唐刚 (1/26/2008)
·关于车轮滑行问题的分析 九江大机段 李雪忠 (1/26/2008)
·城轨交通供电系统设备国产化分析与思考 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于松伟 (1/26/2008)
·反应板材料和结构对直线电机车辆的影响 朱楷 王月明 樊嘉峰 (1/26/2008)
·列车提速对轨道车辆焊接技术的促进和发展 newmaker (1/26/2008)
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铁路与轨道交通展厅 > 铁路与轨道交通文章
文章点评 查看全部点评 投稿 进入贴吧


对 铁路与轨道交通 有何见解?请到 铁路与轨道交通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