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整地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的实践与思考 |
|
newmaker |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最近,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巴中以农业为主的贫困丘陵山区,怎样进行现代农业建设?怎样发展农机化事业?围绕这一课题对巴州区恩阳镇新寺村进行了专题调查,以此探索我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子。
一、调查情况及结论
(一)该村人口情况全村6个社,402户1605人,劳动力882人,其中外出务工553人,占劳动力的62.6%,整家外出务工84户,占20.8%,没有外出务工的75户,占18.6%,主要是就近经商人员和村、社干部。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家务农的绝大部分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一般都外出务工。村民形象地说:“现在农村抬石头,太难奏起一副八人抬的索杠”。这种人口外流,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和乡土精英的外流,虽是减少了农民人口数量,缓解了“三农”当中的一些问题,但势必对农村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人才缺失危机。
(二)农机拥有情况全村拥有各类农机具467台350瓩,其中柴油机42台,水泵25台,小型潜水泵215台,控灌面积380亩,占耕地面积25%,拖拉机1台,微耕机2台,以农机收入为主的农户共有8户人,其它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84台。从农业机械的拥有和作业情况来看,农机的小型化趋势明显,全村农机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中的提水、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耕地机械化作业开始起步。特别是这两年巴州区先后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农机装备项目,对微耕机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仅2006年巴州区就新增微耕机394台。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投资购买机具的主要目的是出于方便自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购置的是小型提灌机具和农副产品初级加工机具,而对一些能显著改善生产条件的耕、收、种等新机具购买较少。
(三)土地流转情况该村有土地面积1515亩,其中:田909亩,地606亩,耕牛64头,其中能耕牛28头,能耕面积306亩,能耕牛每头负担10.9亩。通过核实调查,撂荒105亩,占7%,承包他人耕种的250亩,占16.5%,主要是无偿送给邻居好友或直系亲戚耕种,送不出去就直接撂荒不管,土地撂荒面积每年呈上升趋势。土地流转在农村是一种自发行为,既缺乏相关法规政策配套支持,村民之间又缺乏条约协议来约束转让行为。如何规范,怎样引导才能使土地有序流转,使土地向种粮能手和农业专业户集中,以扩大他们的经营规模,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始终是应该关注的问题。造成撂荒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无能力耕种;二是以传统的手工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差,种田不划算。我们与村社干部一道,对种水稻进行成本核算,以人工耕作、请人种地为依据:每亩水稻成本675元,其中:①请人耕地120元(含生活费10元);②抽水50元;③肥料80元;④种子35元;⑤农药20元;⑥栽秧150元(含生活30元);⑦育秧20元;打谷子200元(含生活50元),还不算田间管理的过程。如每亩按产量1100斤,以国家保护收购价计算,每亩总收入为770元,纯收入每亩只有95元。种小麦只能保本,如果是请人耕种,连本也保不住。三是村社干部协调无力,没有手段对撂荒的村民进行约束。
(四)解决土地撂荒的途径按照市委李书记在市气象局现场办公会议对农口部门提出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撂荒现象。为此,我们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恩阳镇新寺村建设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村,寻找解决农村耕地撂荒的问题,探索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子。农机化示范村以大力推广小型实用型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农机化示范村三年目标:1、每个社购置3台耕耘机,基本实现“铁牛”代替耕牛;2、配置一台小型插秧机,使水源条件好的田块基本实现机械化插秧。植保、脱粒、机收实现半机械化作业,农副产品加工、抽水、农用运输实现机械化作业。今年的目标:每个社配置一台耕耘机,一台步进式小型插秧机,建设一处提灌站。我们对用机械化作业种一亩水稻核算,每亩只需成本585元,主要是减少人工作业费,用机械耕田、插秧(含育秧)每亩最多只需200元,比相应的人工作业290元减少90元成本。用机械化种一亩水稻可实现纯收入185元。
通过该村走访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农民种田欢迎机械化、农民增收需要机械化、建设现代化农业离不开机械化。建设新农村,农机要先行。第二,推广小型实用机具是解决农村撂荒现象的重要措施。早年毛泽东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已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二、当前巴中市农机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化水平低。全市在农副产品加工、植保、提灌、农用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机耕已开始起步,被广大农民接受,机脱实现半机械化作业,在机械化插秧、机收、机播等粮食主要生产环节还基本处于空白。每百亩耕地农机总动力仅仅只有44瓩,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二是农机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财政困难,对农机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前几年省上对我市的投入每年在80万元左右,从去年开始虽加大了对农机的投入,但增量也很有限,与其它行业相比,微不足道,远远满足不了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机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弱。特别是基层农机技术及管理人员老化,经费困难。
三、农业机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巴中是经济欠发达的丘陵贫困山区,一是田块小,田块之间高差大;二是机耕道建设速度缓慢,通达率虽有85%,但通而不畅十分突出,90%以上的田块不通机耕道,不适应大中型机械作业;三是农民收入低,文化不高,农民对农机购机欲望低;四是农艺与农机脱节,农机很难适应农作物的作业规范。巴中要全面实现粮食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还任重道远,步履艰难。但发展农机化事业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机化事业列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逐年加大了财政投入,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创建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季节性劳动力紧张,使用机械作业后的成本大大低于人工作业成本,增强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动力,市场潜力巨大。三是科技进步,机型成熟,性能稳定。大、中、小各类农机具齐备,能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作业的需要。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这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农机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巴中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山区,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特别是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同时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当前全市以耕耘机为主的小型实用农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缓解了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还促进了劳动力输出的健康发展。同时,改变了农民几千年来养牛为耕田的传统观念。逐步形成购机为耕田,养牛来赚钱的习惯,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
(二)明确发展思路鉴于我市发展农业机械的艰巨性,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发展农业机械要始终遵循“三为主”、“两个坚持”、“三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三为主”:我市发展农业机械要坚持以“小型为主、户营为主、效益为主”的发展路子,这既符合丘陵山区的特点,又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并且还适应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县、区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机型、发展速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步向前推进,做到扎实、稳妥。
“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业机械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农业结构的变化将对农业机械化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业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也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相应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二是要与农艺相结合。构建现代农业,要求新的农艺设计应充分考虑有利于农机作业。只有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业生产才能真正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这就要求用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来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全面推动农村的科技进步。
(三)促进土地流转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种地不能发家致富,大量的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也因生产工具落后,一把锄头、一副铧犁用了几千年,生产力的低下使劳动生产效率极低,一户人仅能耕作几亩地。而在农业较发达的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一户人能经营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地。建设现代农业,须努力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效率提高了,使农户的经营能力变大,对土地经营规模的需求也增加,从而内在地产生对土地流转进行探索创新的勇气和动力,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的有序流动,这样既能缓解土地的撂荒,又能为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创造积极的条件。
(四)提升装备水平巴中的农机化水平还很低,在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上除耕作有了突破外,在播种(栽插)、收获上还是传统的方式。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积极试验示范适宜机型,在机收、机插、机播等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上早日突破。建设农机化示范村,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机耕、机械化收割、脱粒、秸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逐步提高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在播种(栽插)、收获、贮存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粮食增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由农村向城镇转移速度,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五)完善补贴政策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和农机装备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巴中市地处山区,适宜的机型多是一些小型的小马力机器,而按项目的有关规定,有的小马力机器则不在补贴范围之内,不利于项目的实施。还有补贴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比较宏观。我们认为,在贫困山区的补贴政策应与发达地区有所区别,提高补贴比例,扩大小型实用机具的补贴范围,以鼓励农户的投资积极性。
(六)加大资金投入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以受益农户投入为主,国家资金作启动、示范、导向,并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为补充,具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增加购机补贴、农机装备项目和提灌建设等农机专项资金总量。二是在“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等涉农项目中增加用于农机事业发展的份额,加大对田块整形、机耕道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的环境条件,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巴中市农机局局长 何怀福)
(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5/10/2007) |
对 耕耘/整地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耕耘/整地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