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冰箱中盖板表面压痕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从根本上消除表面压痕的方法。
关键词:中盖板;压痕;消除
一、问题的提出
图1所示为冰箱中盖板的结构简图。该零件采用0.5mm厚Q235钢板冲压而成,最后表面喷塑。由于该零件为冰箱的外观件,表面质量要求很高。长期以来,该零件表面存在两条轻微的压痕,一直无法消除。为了保持“容声”冰箱在国内的霸主地位,公司开展了“零缺陷工程”活动,提高了该零件的外观质量验收标准;加之喷涂工序采用光亮喷塑工艺后,该零件的两条压痕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消除该零件的两条压痕,已是刻不容缓。
图1零件结构简图 二、原因分析
该零件共有6道冲压工序,如图2所示。当完成第5工序压平后,制件表面即出现两条微压痕。经观察,此两道压痕出现在第3、4工序弯曲Ⅰ和弯曲Ⅱ产生的冲击线所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可以断定,此压痕是由第3、4工序产生的冲击线所造成的。
图2工序简图
1.落料冲孔2.压槽压线3.弯曲Ⅰ4.弯曲Ⅱ5.压平6.成形 冲击线产生的原因,可由图3的模具结构简图看出。在凸模(上模)接触坯料的瞬间,即在凸模转角位与坯料接触点A处产生冲击线。随着上模继续向下冲压,冲击线由坯料的A处变成制件的A′处。第5工序压平时,此冲击线即在制件表面产生压痕。
图3弯曲Ⅰ、Ⅱ工序模具结构简图
1.坯料2.凹模3.压紧块4.凸模5.制件 三、解决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消除制件的表面压痕,必须从解决弯曲Ⅰ、Ⅱ工序所产生的冲击线入手。事实上,冲击线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冲击线的明显程度与坯料的物理性能、冲压速度、凹凸模结构以及模具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当坯料较软时,冲击线较明显,但在后工序较易消除;当坯料较硬时,冲击线较不明显,但在后工序较难消除;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太软或太硬的材料经压平工序后,工件表面压痕都较明显,唯有性能适中的材料,压痕才比较小。冲压速度越快,则冲击线越明显。凹凸模圆角越小,冲击线也越明显。弯曲Ⅰ、Ⅱ工序模具的凹凸模间隙调整到较小值时,冲击线也可以得到部分的消除。压平工序将上、下模间隙调小,增大冲压力,靠强力将冲击线压平,则制件的表面压痕也可以减轻。
通过采取上述各种工艺措施,制件的表面压痕基本得到消除,达到了“零缺陷”表面质量验收标准。但是,上述的质量控制方法成本太高。模具调试的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下降;由于上下模间隙调小,增大冲压力,有时会造成冲床过载甚至模具损坏;由于有选择地使用材料,造成材料采购的困难,甚至出现部分已开好的材料不能继续投入使用,既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大了材料消耗。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制件表面压痕,我们改进了弯曲Ⅰ、Ⅱ工序的模具。改进后的模具简图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弯曲Ⅰ、Ⅱ工序模具结构简图
1.凹模2.坯料3.凸模4.复位弹簧5.压紧块6.限位螺钉
7.上楔块8.下楔块9.滑块10.滑块垫板11.导轨12.制件 尽管冲击线的产生是必然的,但可以通过改变冲击线产生的位置,使冲击线不在制件外观表面产生压痕。这是改进弯曲模结构的设计思想。图4中凸模3与滑块9、上楔块7连为一体,当凸模3向下运动接触坯料2时,上楔块7同时与下楔块8接触,从而使凸模3既向下也向左运动,于是凸模接触坯料2瞬间产生的冲击线,由坯料B点处变为制件的B′点处,从而经压平工序后冲击线不再在制件表面产生压痕。
四、结束语
通过改进弯曲模具的结构,改变冲击线产生的位置,可从根本上消除中盖板表面压痕的产生,使中盖板外观质量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零缺陷”外观验收标准的要求。此方法应用于冰箱的前顶板、下横条等外观件的冲压成形,同样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528303)(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