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汽车性能分析--新世纪的汽车安全技术 |
|
newmaker |
|
“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将大大提高,智能的测距防碰撞系统,可以按照本身车速确定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当车辆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巡航系统会自动启动,避免发生事故。”这种汽车的主动安全设置已经被列入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的目标。目前,福特汽车工程师在21世纪的目标之一,也是研制能满足上述性能的汽车。先进的主动安全系统已在沃尔沃EyeCar概念车、林肯领航者CamCar概念车、马自达626SensorCar概念车中有所展示,而且各具特点。进入新世纪的福特汽车,在主动安全系统方面和被动安全系统方面将研制和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使汽车更加安全。
一、主动安全系统方面
主动安全系统方面是指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它有望以最彻底的方式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也是新世纪汽车安全性的重点研究区域。
Eye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可使每位司机的眼睛处于同样的相对高度上,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及周围环境的无障碍视野和最好的视见度,提供一个特定的驾驶环境。
这些新技术是:
眼位传感器,它可以测定司机眼睛的位置,然后电脑据此确定和调节座椅的位置。在电脑的指令下,电机将座椅自动升降到最佳高度上,为司机提供掌握路面情况的最佳视线。同时电机会自动调整方向盘、踏板、中央控制台甚至地板高度,提供尽可能舒适的驾驶位置。
重新布置的B立柱(中立柱),减少司机视野中的“盲区”;同时B立柱结构上的改进有助于将碰撞力从乘员处引开,从而提高碰撞安全性的水平。
Cam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旨在帮助提高司机的感知能力。它由多个铅笔大小的摄象机和3个可切换的视频显示屏为司机提供前所未有的前后视的视线,既可方便泊车时的操作,又可在拥挤的交通中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这些新技术是:
安装在汽车两侧的前向摄影系统,使司机能够绕过大型车辆提前看到隐蔽处的汽车或行人,在拥挤路面左转弯时可以更方便知道对面的车辆。
安装后视摄影机提供增强的侧面视野。摄象机的复盖面比传统的后视镜要广,特别是对相邻的车道。
安装在车后扇面形布置的四个微型摄象机可以获得车后的全景视野,图象经电子合成,具有变焦和180度广角能力。
“ 夜眼”摄象机可在低照度条件下,在汽车处于倒档时工作,既使在近乎黑暗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车后近距离内的细部影象。
626 SensorCar概念车采用的新技术意义:
采用的碰撞预警系统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追撞和伤害行人的事故,对于今后在事故防范方面取得进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
这些新技术是:
装在前脸格栅上的激光雷达装置监测车前行人的行动,如测到有人走入汽车的行驶路线便点亮仪表板上的警示灯,使前扬声器发出声讯,甚至鸣响喇叭。
后保险杠中的传感器监测后面的车流情况,由计算机程序确定有无撞车的可能。在马上要发生后端碰撞时,后端警示系统启动安全带电动预紧器,自动拉紧安全带,最大限度减少系安全带乘员受伤害的危险。
二、被动安全系统方面
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小损伤的安全系统,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
福特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先进的乘客约束系统和安全气囊技术,在乘员保护方面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新的制造和装配技术正在使轻量材料的大批量生产愈来愈可行,减重不仅具有潜在的环保效益,对于提高安全性也很有意义。
在安全气囊方面,传统上只能对车内乘员起保护作用。新世纪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安全保护也将成为汽车设计者考虑的因素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外部安全气囊的几种方案进行了探讨。
1、发动机罩宽幅气囊由碰撞传感器激发后,会在保险杠上方沿着发动机罩的外形展开。主要在碰撞中为中、高身材的成年行人提供腹部和臀部保护,以及为儿童和矮小身材的成年人提供头部和胸部保护。
2、在有些型式的碰撞中,比如汽车侧面碰撞,发动机罩侧气囊也能为其它汽车中的乘员提供保护。
3、单独的前围气囊系统受到碰撞传感器的激发后,会在左右A立柱之间的风窗底部前方区域展开,覆盖汽车在这一部位的“坚硬点”,包括刮水器和A立柱下部,提高头部的防护。
4、使用铝材,用更轻的材料提供同样的结构强度,通过降低车重而可能在改进燃油经济性方面和安全保护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人身安全防护方面,福特汽车公司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福特的RescueCar技术。
RescueCar技术可在汽车严重碰撞事故发生后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汽车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数据的准确位置,汽车碰撞后的姿态(是底朝天还是侧翻),并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而沃尔沃S80的SecureCar技术,则可以测出车内极微的振动和微弱的二氧化碳,可以测出车厢或者行李厢内是否有人,防止儿童被困在里面。(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3/21/2007)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