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全球采购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 |
|
作者: |
|
全球化采购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上海举行的2004年中国(上海)汽车零部件跨国采购贸易洽谈会上,德尔福、法雷奥、博世、依纳等12家公司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一次直面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机会。从积极的角度理解,这些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是在免费与中国企业分享他们全球采购的经验,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从中看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来自国外巨头的订单
共计二亿欧元的采购大单成为这次展会的最大卖点。德尔福、法雷奥、博世、依纳-谢夫勒(INA-Schaeffler)几家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以及高田集团(TAKATA 德国、美国)、MG Rover集团(英国)、维特利尔-畅博电子公司(Wai Transpo 美国)、雀来宝减震器有限公司(Trellborg Automotive 英国)、NYC(泰国)、卢卡斯-TVS、诺文铝业(Neuman奥地利)、倍速得株式会社(日本)等一些跨国公司在本次洽谈会上公布了近年各公司的采购计划。其中,德尔福汽车系统2003年在中国采购金额达到2.25亿美元,计划到2007年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依纳-谢夫勒集团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金额约3,220万欧元,其中INA公司为1460万欧元,LUK公司890万欧元,FAG公司870万欧元。计划2008年在亚洲采购金额达7.5亿欧元,其中中国是2亿欧元。法雷奥集团2003年通过APO在亚洲共采购1.5亿欧元的汽车零部件,2004年的目标是亚洲采购额2.5亿欧元,其中中国占85%。
采购清单反映了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采购的汽车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带加工的铸铁件、冷锻件、铝合金重力浇注件、深拉伸和带电镀工艺的精密冲压件、粉末冶金件、紧固件、磁性零件;线束、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传感器、电路阻断器套圈、开关、发电机、马达、炭刷架、定子、转子等电子电器零部件;塑料和橡胶件(模压和注塑成型)、镀铬塑料件、注塑模具、涂料、纺织品;金属管材、棒材、带钢、铸钢、不锈钢丝、石墨板卷材等基本原材料。
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策略
在德尔福汽车系统的战略采购中,分接近核心和核心两大部分,其中核心采购的产品是指那些少量特殊的原材料,这个比例约占采购总价值的80%;接近核心采购部分指基本原材料,是通过传统的采购方式进行。德尔福这几年计划在中国采购的主要是基本材料。德尔福明确表示:愿意在成本、标准方面与供应商展开合作,提供最佳的成本供应解决方案,愿意提供工程支持,共同分担成本结构,并使采购产品能达到并超越所有质量要求。德尔福希望其供应商已经实行精益生产或愿意接受德尔福派驻人员实施精益生产。
世界第二大轴承生产企业――依纳-谢夫勒集团希望建立集团的中国供应商网络,供其在太仓的工厂和全球工厂使用。该集团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如:在成本、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居领先地位;已通过ISO16949、ISO9001、QS9000、ISO14001环境认证(或其中几项);在质量上以零缺陷和PPM为目标;高环保;最好有全球后勤网络,可直接供货而不需太多周转。同时,集团也将为供应商提供:与三大公司在全球网络的供货关系;三至五年的长期的合同;参与集团的发展;得到必要的支持。
雀来宝公司在亚洲成立了采购办公室,并将采购焦点转向中国,目前公司正在建立中国本地供应链,计划要在中国发展10家供应商。公司认为,有没有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并不是主要门槛,但企业一定要有较高的质量和送货标准,产品的质量要好。物流也是国际采购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雀来宝公司要求其供应商建立安全的仓储系统,利用GEO物流进行跟踪,以减少昂贵的物流成本。他们认为,只有强大的供应商才能与之合作发展。
以直接挤出和精密冲压汽车铝制零件技术著称的诺文铝业公司,因其客户如博世、奥托立夫、大陆、伟世通等公司在中国设厂,所以更希望通过洽谈会,多了解中国精密加工市场,尤其是对高端铝产品的需求,寻找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机加工方面能力很强的合资者。希望把诺文的核心技术和铝业领域的经验带到中国,争取双赢。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遇
采购成本的降低能使利润空间上升,这是跨国公司采购区域转移的主要动力。而中国市场的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低于国外的商品到岸价等,始终诱惑着国际大公司。目前在欧美,传统的供应商已经失去竞争力,而相比较亚洲其他国家,中国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尤其在机械加工、铸造等方面;中国加入WTO为这些跨国公司降低了进入中国采购的门槛。戴-克、通用、大众、丰田等整车公司都计划在中国加大投资,福特、德尔福、法雷奥、博世等各大零部件制造商先后成立了中国采购中心或部门。据资料显示,在今后的三四年里,全球汽车跨国集团在中国采购的汽车零部件金额将超过300至500亿美元。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健先生表示,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发生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改革、合资等方式达到了国际级的标准。依靠科学专业的采购系统,德尔福的订单对中国本土企业机会是一样的。
据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总值达到82.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05%,大大缩小了中国汽车工业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其中汽车零件、车身、轮胎及其相关产品占很大比例。
另外,随着中国新车投放市场的速度加快,而进口汽车零部件也不断增多,为保护国内零部件企业,即将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国产汽车国产化率的规定,其中如:限制国内整车厂KD组装车――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散件按整车税率收取关税;扩大出口――国家计划在2010年,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要达到其销售总额的40%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吸引各类资本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
对那些已经与国外大公司合资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全球采购无疑是得天独厚,自有外国老板操办。对那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按照惯例,委托有关进出口公司,呈守株待兔状。全球采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从参加配对洽谈的供应商中不少是来自江、浙及河南、湖北、四川等内地小企业的现象也反映了这一点。其实按照目前跨国公司开出的采购清单,这些小企业的产品正适销对路。只是,他们的弱势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方面,还体现在不熟悉全球采购的规则,不知道如何迈过跨国公司设置的各道门槛。
近年来,跨国大公司把在中国采购纳入其全球采购的长期项目中,各公司都制订了一整套严格的项目管理程序,并派出高层采购管理人员参加采购洽谈会。不管采购的产品是大还是小,附加值是高还是低,采购商总是希望供应商的产品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因此,在发出订单的同时,这些跨国采购商也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一道道采购门槛,包括质量体系、供货时间、研发能力,甚至能否保证产品价格每年有一个降价幅度等。
其实,与去年的采购数量比较,跨国公司今年及今后几年在中国采购的计划额度并没有增加多少,显然在强烈的采购欲望背后,这些大公司还存有担心。如来自印度TVS集团的卢卡斯-TVS公司原计划在中国采购1.03亿美元,但目前只完成了17.6%,其余则在印度采购。 福特公司曾坦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工艺越来越符合国际标准,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但很多企业确实还需要考察,包括培训、技术、物流等许多方面。
雀来宝公司的市场总监Diane Whitworth女士、英国整车制造商MG Rover亚太采购经理Sarah Tan先生等几位资深采购官员指出,中国供应商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有:物流时间长;供应链方面存在弱势;交流沟通有障碍,包括语言、图纸、工作程序、各种标准;工作效率不高;研发能力较差;质量不稳定;项目管理方面欠缺;中国和国外存在时差,不利于商贸洽谈等。因此,这些公司没有确定在中国的具体采购金额。但考虑到他们的重要客户的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也会逐渐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前不久,德尔福集团分管供应管理的全球副总裁David Nelson先生曾对中国记者谈到,采购供应的核心是精益生产。例如,从精益生产的角度考虑,企业的采购成本中制造费用应该控制在30%,中国的企业也应做到。目前,德尔福在中国的供应商中有些企业采用了最高的精益生产标准在运作,但也有些企业做得比较差,还有很多企业在这两者之间。他认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处在早期阶段,需要帮助和发展。德尔福的任务是帮助供应商把水平和能力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真正融入全球采购体系,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学习型企业,不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精益的生产理念,提高企业的制造、管理水平,尽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还要培养一批熟谙国际贸易的人才,掌握全球采购的游戏规则,变被动为主动。(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10/14/2004)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