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PLM/CAP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夯实数字化基础,迎接PLM的到来 |
|
作者: |
|
1 引言
都说IT界爱炒概念,我也有同感,但对PLM我却情有独钟,因为PLM青睐装备制造业,推出的是更系统、更完整、更包容的信息化解决方案,PLM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 为何选择PLM
PLM以产品数据为核心,追求应用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共享,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吗?就信息应用覆盖企业的工程技术体系而言,推广CAx应用——太局部,建立CIMS系统——太庞大,而PLM涵盖的领域则刚刚好。记得“甩图板”后不少企业没能乘胜加快产品数字化进程,而是蜂拥而上ERP系统,殊不知装备制造业的ERP以MRP为本,MRP以BOM为根,而这时的管理BOM与产品BOM是两层皮, ERP如此上线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ERP在制造业没能打开局面与当时没有PLM系统不无关系。技术与管理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两个车轮,如今工程技术领域的信息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与管理信息系统ERP对等的领军标识——PLM。现代企业的战车上可以悬挂PLM和ERP两面信息化大旗,飘扬疾驰。
我接受PLM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PLM能够继承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多年投入,集成业界众多熟悉的应用系统。这不仅说明了企业多年来在信息建设方面的努力和积累没有白费,也对今后如何开展的数字化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PLM的继承与包容能力告诉我们:今天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即使是尚未启动PLM系统的企业,只要继续深化工程应用,持续发挥现有软件系统的作用,都是积极地在为PLM的上马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3 理性对待PLM
我赞赏PLM理念,但不主张一哄而上PLM系统。这是因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PLM属于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可以说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全面实施PLM的条件,揠苗助长的做法只能事与愿违,不可能成功。那么企业究竟差在哪儿呢?分析起来因素很多,但至少有两条是共性的:一、信息基础差,产品数据内在的问题多。用PLM管理这样的数据资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图档、文档管理系统,PLM不能提升数字化能力,对产品创新的贡献几乎为零。二、工作流程不清晰、不规范,业务重组阻力大。企业信息化一旦涉及到流程管理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一些知名ERP厂商在企业实施中折戟,也往往是难跨流程关。PLM步ERP后尘要碰这块顽石,其难度可想而知。
既然对于多数企业上PLM系统的时机尚不成熟,那么推广PLM的积极意义何在呢?我认为:PLM距我们并不遥远,既然认定PLM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那么就应该用PLM理念来指导今后信息化工作的实践:夯实基础、理顺流程,为启动PLM积极创造条件。
4 认真比照PLM
PLM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从哪入手呢?我想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讲还是应该从夯实产品数字化基础做起。如何夯实,我想借助协同与重用这两个在PLM系统下工作的重要理念。用协同与重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目前3D CAD的应用,可以发现企业辛勤积累的数字化基础与PLM之间的巨大落差。现在应用3D CAD进行产品设计的企业越来越多,逼真的零件三维模型已经成为企业宣传产品、展示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当了解到这些三维模型的制作过程,我们就很难把它们与数字化产品联系在一起:零件模型是用体素拼起来的,没有使用参数驱动,特征之间不关联…,等等。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三维模型我们见到的还少吗?那些徒有3D外表的模型连自身修改都非常困难,一旦需要修改就不得不推倒重来,怎么能实现重用呢?
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在工程制图方面有一整套严谨的管理办法,但对3D CAD软件的使用管理乏力。 由于企业没有强制的、可遵循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设计人员各行其是,操作随意、修改随意、命名随意、存储随意,时间一长,连设计者自身对设计意图、变量含义都解释不清楚,当需要借用他人的零件进行设计时,迅速检索、查找到这个零件文件非常困难,即便是找到了这个零件的三维模型,也由于电子文件的随意拷贝,很难确定其版本的有效性。在这种设计管理、数据管理的无政府状态下怎么能够实现协同呢?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是PLM应用的基础,所以夯实数字化基础应从规范设计、规范操作做起。这里随手拈来一些3D应用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大家看看3D设计法制化是不是必须的:
三维设计不要用简单的体素特征堆砌,必须采用相关特征建模
要充分运用具有几何约束的草图特征,以方便零件的变型修改
要充分利用部件间参数进行互配零件的相关设计
对模型的重要参数应按规则进行变量命名,不要采用系统的缺省变量名
不要采用绝对坐标进行装配定位,要使用配对条件把装配件关联起来
在设计完成的三维模型文件中不要保留无关、冗余的几何元素
严格按图层分类管理进行不同几何类型元素的操作
以主模型为基础开展2D制图、工程分析、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等
上面例举的条目仅仅是3D常用规则的一小部分,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产品特点、设计习惯制定出一套严谨、完备的3D建模规范。只要严格执行规范,不断完善规范,夯实产品数字化基础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进展得扎扎实实。
5 务实迎接PLM
为了把夯实基础工作开展得更有效, 以更系统、更扎实、更灵活、更智能的数字化基础迎接PLM,我想重点强调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5.1 产品数字化从主模型做起
主模型是三维设计软件的重要概念,然而,这一重要技术策略在企业的产品建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重视与落实。在这里我不想就主模型具有的轻量瘦身、相关并行的特性展开讨论,而是重点拔高其管理特点。我认为有必要把主模型从技术应用层面提升到技术管理层面,通过发布指令性文件,强化主模型在产品数字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做有助于扭转3D设计文件的无政府状态。通过强化主模型的应用与管理,管住产品数据源头,从根上确保了3D模型数据文件的唯一性,并可对唯一的零件模型赋予有效的权限管理和版本管理。应该看到,在三维应用中强制推行主模型策略,将会产生与管理工程底图(硫酸纸)异曲同工的效果。使工程技术人员象尊重工程底图的权威性那样尊重主模型。在管好主模型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对在主模型上衍生的工程应用(几何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制图、装配、数控编程等)的唯一性管理,也依照主模型的管理办法,对这些衍生的数据文件进行唯一性存储管理、权限管理和版本管理。
5.2 建立3D标准、规范3D软件应用
3D应用日渐普及、3D规则尚未建立,用管理两维工程图的方法管理3D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根据3D应用特点,尽快建立3D标准、规范3D操作是企业推广3D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方面有太多、太细的工作要做,归纳起来我认为应从统一环境、统一配置、统一命名、统一存储、统一建库、统一图样、统一模板、统一操作、统一禁则、统一标审作起,每一个统一都包括了非常丰富的内容,这里不便展开说明。制造业生存需要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只有真正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3D软件应用标准和规范,产品设计的三维工具才能正式纳入企业的工程技术体系。
5.3 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提高3D模型的数字化内涵
宥于长期用二维工程图搞设计形成的思维定式,严重阻碍了3D CAD设计能力的发挥,因此掌握科学的数字化设计方法,提高3D模型的数字化内涵,是夯实数字化基础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项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下大气力更新观念,跳出传统二维设计的思维模式,通过加深对特征、草图、参数、变量、表达式、表格、基准、模板、相关、约束等一系列设计工具的理解,尽快掌握3D建模的设计方法,充分用好、用活这些数字化设计手段,在零件设计、部件设计、产品设计三个层面上全方位提升企业数字化内涵。
经过上述三方面的努力,将使企业现有的三维设计能力与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磨斧子不误砍柴工,以这样的数字化基础为PLM作好前期准备,将会大大缩短PLM项目实施周期,使PLM系统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中迅速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6 共同培育PLM
PLM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这个市场需要厂商与用户共同来培育,对于目前企业不急于购买PLM产品的理智,PLM提供商不必悲观,下气力培育潜在用户是值得的。如果你拥有PLM的全线产品不妨从产品数字化基础做起,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企业应用,不要让用户在3D设计上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尽快把数字化基础打好。这种有远见的PLM先期投入,从应用环境层面培养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从信息资源层面不断扩大数字化产品积累,这样培育的用户有很高的忠诚度。尽管PLM追求海纳百川的整合效果,但归根结底选用同根的软件和数据才能达到真正无缝集成的效果,这种 “套牢”追求的是厂商与用户双赢的结果。相信水到渠成,一旦要上PLM,肯定别无它选。
总之,急于肯定PLM,仓促上马不可取;盲目否定PLM,全面封杀也不可取;PLM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用PLM理念夯实企业数字化基础,让PLM为信息化的各个阶段服务,才是企业应对PLM所采取的有益、积极、正确的作法。(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8/14/2006) |
对 PDM/PLM/CAPP 有何见解?请到 PDM/PLM/CAP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