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信/网络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查看本类全部文章 |
| |
|
|
|
继承还是革命 绞力中的NGN中国之路 |
|
作者: |
|
如果把NGN视作对现网完全的革命的话,那么固网智能化就只能算是对传统固定电话网络(PSTN)的继承和发扬,这种发扬的最大优势是保护了运营商投资的终极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运营商渴望已久的新鲜血液——一系列新型业务。因此,固网智能化被塑造成了现阶段固网运营商转型的最佳武器,也当仁不让地成为NGN演进的第一步。
但实际上,固网智能化与NGN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级别的概念。甚至在一些NGN的缔造者眼中,固网智能化是固网向NGN演进的一大障碍,因为它减缓了本应淘汰的PSTN设备退网速度,延迟了运营商进行彻底网络革命的激情。
功过是非
2005年12月,中国电信在广州举办了“宽带改变生活,互联星空游——我要V声速”大型营销活动,覆盖宽带、小灵通和固定电话的一系列综合信息服务被正式推到用户面前。这正是中国电信在着力推动固网智能化改造一年多后,第一次集中展示成果:包括固网彩铃、固网彩话、一机多号、号码携带等增值业务成为中国电信未来重金打造的明星业务。而中国电信希望通过这些业务与移动及互联网展开全面竞争、提升自身ARPU值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中国网通近两年来也在各地大规模地进行了固网智能化的改造,包括济南、青岛、河南、吉林、上海、成都等数十个省市的智能化改造已经基本就绪。
运营商的热情已经充分证明了固网智能化对传统PSTN网的意义和作用。固网智能化的一大特点是在PSTN网络中引入了集中用户数据库的概念,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交换机中的用户数据提升、集中存放在用户数据库中,便于业务的开展和触发。其次是对汇接层的交换机能力进行提高,有些地区甚至直接用软交换这一新的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经过改造后,固定电话网络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集中用户数据库的引入,为开展被叫触发型业务提供了完美的平台。
今天,固网智能化几乎成为PSTN的点石成金术。它让已经站在淘汰边缘的PSTN设备再次焕发了生机;在帮助运营商节省大量网改成本的同时,又能推出提升应用黏性的新业务;让固网运营商积累增值服务经验,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来自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竞争。
不可否认,固网智能化为NGN的演进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运营商能够更加稳健地完成从网络到业务的全面转型。但是,运营商在“继承”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放弃了面向NGN的“革命”?
众所周知,NGN的最大特色就是分层与开放体系结构可以使运营商更方便、快捷地开发新业务,以及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综合的多媒体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固网智能化则离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认为:“目前,固网智能化与长途网的软交换改造类似,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PSTN网的性质,因此还不能带来更多拉动ARPU值的宽带及融合业务。”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开通了固话增值业务一段时间后,很多省市的运营商却发现其对用户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上海电信的一位一线员工告诉记者:“半年中来办理增值服务的用户非常有限,很多用户不愿开通服务的原因不是嫌资费贵,而是不想大老远跑到营业厅办理开通手续。”看来固网智能化所提供的新型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还无法抵消远程奔波的舟车劳顿。
而令一些专业人士担心的,除了固网智能化能给运营商带来多少实际价值外,更重要的则是它能将PSTN的网络寿命延长多少时间?“延长PSTN的寿命就等于推迟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NGN的到来,这对已经处于困境的固网很难说是好是坏。”唐雄燕说。
固网需要改良还是革新?将是决定NGN中国之路走向的关键问题。
改良派与革命派
毋庸置疑,PSTN向基于IP的NGN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固网智能化只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驿站而已,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个驿站停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又或者,停留多久才是最有效的?
一般认为,PSTN向NGN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过程:第一阶段通过固网智能化的改造,充分保护固网已有投资,基于现有端局或汇接局SSP加固网HLR的固网智能化方案,用最快和最成熟的方法实现新业务的引入;第二阶段是用软交换替换汇接局交换机,并全面将软交换推向边缘,在端局引入IAD,这样才能带来更加丰富的业务;第三阶段通过IMS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在这个阶段,NGN软交换平台通过升级成为基于IMS的固网移动融合的核心网,同时固网移动HLR可以变成IMS架构里的HSS。
但是,对于这三个阶段的演进方法却是众说纷纭,并且出现了两个主要派别——革命派与改良派。
对于激进的“革命派”,希望尽快抛弃原有PSTN网络,全力向NGN转型,甚至直接跳到IMS阶段。英国电信就是“革命派”的最成功代表。它的“21CN网络”发展战略已经给业界树立了传统固网运营商转型的典型榜样:网络演进和优化,一方面通过新技术带来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改良原有业务和通过积极的营销策略等巩固传统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宽带、固定移动融合、提供全球ICT解决方案等措施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打破旧有业务方式,建立全新的网络基础,运营商将能提供包括三重播放、FMC在内的全面的宽带业务。正如英国电信批发业务首席执行官PaulReynolds所说的那样:“凭借21CN网络,英国电信将摆脱传统固化运营商的危机,成为引领全球下一代网络的发展的动力。”
而对于温和的“改良派”,从保护现有投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依然希望尽量延长PSTN生命周期,挖掘PSTN网络潜力,提升PSTN价值。大多数中国固网运营商皆属于改良派。唐雄燕分析说:“运营商的网络业务现状是决定运营商态度的关键,中国的PSTN设备大量处在‘青春期’,利用价值和改造潜力都还很大,所以中国两大固网运营商对待PSTN奉行了‘改良主义’态度,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所进行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就是这一思路的充分体现。”除了网络环境的客观因素外,分析国内外电信市场环境不难发现,国内还不充分的电信竞争机制也是形成运营商“改良”主义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国内市场环境下,“改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起码运营商会得到更多筹备和学习的时间,防止在技术上走弯路;另一方面,由于目前NGN的标准体系还不成熟,耐心等待要比冒进明智很多。
固网智能化的下一步
可以肯定的是,固网演进的过程不会因为固网智能化的阶段性胜利而停止,恰恰相反,它将在更完善的网络和业务环境下得到加速,唐雄燕认为这将是市场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IP和宽带技术的迅速普及,VoIP、IM等新型业务在互联网上逐渐兴起,它们甚至实现了话音、数据与图像的融合,先于电信网提供了强大的业务功能;另一方面,移动网络通过全网集中用户数据库HLR,为移动用户提供了彩铃、PoC、手机游戏等新业务,这些都导致PSTN话务量向IP网和移动网的流失。“的确,固网智能化也许可以满足十年内传统话音业务增长的需求,但是却无法与融合了语音、数据和图像的VoIP或P2P向抗衡。”唐雄燕说,“可以预见,也许用不了十年,也许在五年内,如果运营商无法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电信级宽带业务,那么真正的末日将会不可避免。”
主动选择革新总要比被动接受强百倍,现在已经到了固网运营商居安思危的时候。如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宽带业务?唐雄燕认为实现全网软交换是可以预见的最佳方式:“将软交换推向端局后,就可以完全实现对话音呼叫的控制,增加诸如可视电话等更多杀手级业务。”的确,在IMS标准还未完善的情况下,软交换是运营商最实际的选择。
其实固网智能化已经为PSTN网向软交换和IMS演进铺好了道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固网智能化的演进路线已经非常明晰:固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引进了集中的用户数据库,PSTN网络向NGN演进时,这个用户数据库依然会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国际上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成果,新的IMS构架中已经将用户数据库独立了出来。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下一代网络构架中,设置集中的用户数据库是一种趋势。另外在业务及业务平台的演进上,采用汇接局访问模式的固网智能化也与软交换基本类似,完全可以实现:通过统一的业务平台,分别为传统PSTN网、小灵通网以及软交换网络,提供相同的业务。
NGN是一个涉及核心网、接入、传输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概念。因此固网智能化的下一步应该是提高接入带宽、改善传输网络,只有提高网络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固网运营商最后的杀手锏——三重播放业务将得以大规模推向用户。而这将是一个投资和耗时都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运营商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061245
近来,固网智能化似乎成为NGN的代名词,但是另一方面,其性质和作用却遭到了一些NGN缔造者的质疑。在新一轮的本地网固网智能化改造后,中国的NGN之路会更加顺畅?还是停滞不前?
观点碰撞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助理工程师曹远:
PSTN网络既然已经面临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命运,是否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通过固网智能化改造,可以提供许多新的智能业务,非常有利于提高固定用户ARPU值,而且也不排除在固定网上出现“杀手级”业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发现,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向前演进,二者并不矛盾。在对PSTN网络实施智能化改造时,如果能够合理调整网络结构,增加集中用户数据库,并对业务进行整合,那么对于PSTN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都是非常好的帮助。
经验证明,一种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最终都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当整个通信行业都开始向下一代网络技术转移时,传统PSTN网络的维护和建设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下一代网络将是固网运营商不得不走的一条必由之路。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胡浩:
在固网和移动融合这个大的趋势指导下,IMS其实是首先可以得到应用的,不一定要等到固网和移动融合的那一天才来商用IMS。IMS目前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从现阶段来看,IMS在中国的部署可以很好地解决两个非常大的实际问题。
第一个实际问题是解决现有固网上的新业务构建问题。目前看来,固网NGN并没有实现太多的新业务,尤其是在宽带域,就是所谓的分组域。固网的宽带域和分组域的业务尚未得到很好地发展。引入IMS以后,使得过去软交换只是面向窄带、话音和话音增值业务的局面得到改变。引入IMS以后,运营商可以在固网宽带域,也就是固网的分组域实现新业务的突破。有效地以移动叠加网的方式引入IMS,可以解决现在软交换的一些问题。(end)
|
|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如果您是本文作者,请点击此处)
(6/12/2006) |
对 手机/通信/网络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手机/通信/网络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